而立之年——那些从一线城市退到二三线的程序员,现在过的怎么样了?


30岁(2017-1987),曾经对我来说曾是个多么遥远的数字,但它正悄然的离我越来越近。古人云,三十而立,而立的意思是自立于世,多指学有所成。 在《于丹的〈论语心得〉》里,“立”是内心的的立,是内在心灵的独立,而不是十岁的无知,二十岁的愤青,三十真正追求的是心灵的自信和坚定,在你的生命里树立清楚的自省,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,忠于自己的心灵。

当我敲下于丹的解释,我的内心是颤抖的、思虑万千,久久不能释怀。刚翻看了自己15,16,17年年底的年终总结,当年的跌宕起伏的往事,感觉不过如此,甚是平淡。不知道是当下我的心智成熟,还是当时的目光短浅。或许,几年后再去看今天写的总结,也会是同样的感悟。最主要的原因,无非是我们的年龄在增长,我们的阅历在丰富,我们的经验在累积……

一、2017年,我做了什么?

1、完成近700万+有效数据采集。

项目需要做了开发语言的转型(C/C++转Java)。使得我对新语言的抵触心理大大削减,拥抱变化、快速学习是必须的技能。 
合作完成采集,我负责了:1)规律发现;2)生成1亿+的可供采集原始数据;3)搭建分布式采集环境;4)完成采集存储统计。 
大数据的分布式采集、分布式存储对mysql、Elasticsearch实时性、效率等的挑战还待进一步深入研究。

2、独立1人完成15天出差任务。

早先的项目或多或少都是多个同事一起参与完成,对接也是领导去和客户对接。独立完成客户对接、现场开发、部署、验收、交付尚属第一次。 
体会: 
1)独立完成1项工作是迟早需要经历的。 
2)欣然接受变化,并由此付出努力才是当务之急。 
3)能独立面对客户正是净化心灵、经验积累的途径。

3、考了2次软考。

上半年架构师仅大作文45分及格,其余两项不及格;下半年高项10天后2017年1月1日前后出成绩。(下半年论文36分,其余两项56,52;挂的很惨,继续加油,向前看!) 
如果“了”字换成“过”才会比较NB和有底气。参加第一次软考的收获:使得我明白后续考试及努力的方向。 
对于IT公司的程序员,软考高级或许是然并卵,但是,至少这也是国内领域相对有含金量、且对管理知识的全面性有所帮助的一个证书。

4、喝了《此生未完成》和《把时间当作朋友》两本鸡汤。

《此生未完成》催人泪下,使得我更加珍惜当下和体会到健康的重要性。 
李笑来老师的《把时间当作朋友》书不厚,但信息量非常大,值得我一生去读,并将“七年就是一辈子”付诸实现。显然,从课外读物量的完成度上,这点严重不达标。

二、2017年,我的几点思考。

1、程序员不止眼前的逻辑和代码,还有底层的框架和架构。

的确,工作中我经常为忙于业务代码逻辑,并囤于业务之中,忘记了开发的初衷。关注于当前的框架的易用性、可扩展性,当前使用架构的优劣,并思考未来项目中自己如何去构建架构、去设计,是而立之年的我必须要考虑的。 
不单单是仅完成日常业务代码,必须有深度的思考、有深入的总结。

2、金字塔目标计划落实,对我很有用。

这里写图片描述
我在制定计划时发现,上面的金字塔计划模型,对我来说很管用。主要体现在: 
1)能清楚明了的看到目标内容和时间节点; 
2)能督促我以时间节点为目标,考核自己计划任务的落实、阶段目标的完成。 
相信我,如果不写出来,很容易忘记我当初设定的目标和方向。 
如果不写出来,很容易到”终极目标“节点时,连”近期目标“的内容都没能完成。

3、人生中有很多比刷 “朋友圈”、 关注 “今日头条”更重要的事情。

“朋友圈”的优势是以时间轴的形式,记录我们生活的点滴。但是,我们手里的它已然叛离了初衷。“朋友圈”里冲刺着各种伪奢靡的浪漫、各种伪甜蜜的幸福。“朋友圈”的东西日渐成为给别人看的东西,这和生活的真相是完全背道而驰的。朋友间也因为点不点赞,拉不拉黑而变得疏远、平添了不少“仇恨”。 
“今日头条”的推荐功能也是投我们兴趣所好,延绵不断的推送各种浏览量相关度高的新闻、消息。“在海量的信息轰炸中,多的是噱头,少的是诚意。有的是更新速度,缺的是思考深度”。 
以上的“假”和浪费时间是我所深恶痛绝的。它严重消磨了心智,使得我们变得人云亦云,缺乏独立思考。

所以,我近多半年不发朋友圈,未来也不会再发朋友圈。同时,我也不再关注无意义的动态头条。(这个有瘾,我在逐步戒除)

4、花钱能搞定的事情,不要浪费其他资源。

毕业近四年,深深的体会到,真正的能交心的好朋友少之又少。同学间的哥们情谊,也随着距离的天各一方而变得不如以前。30岁左右的年华,大家都处于事业的爬坡期,在房贷、车贷、养娃的压力为自己的事业奔波。 
当然,有时候的确会遇到问题需要麻烦朋友,但深入思考会发现“能自己花钱搞定的事情,不要浪费其他资源”。这里的其他资源包括麻烦朋友。

5、工作和生活要分开。

工作是工作,生活是生活。同事是同事,朋友是朋友,同事可能成为朋友,但不全是,要区分对待。 
不要将工作带到家里,也不要将家里的琐事带向工作环境。 
这点很难做到,但做到之后,会极大提升生活质量、提高工作效率。

6、内存/硬盘不够用时,真正不舍得删除的才是最有用的东西。

而立之年,我们工作电脑、自己的笔记本电脑、移动硬盘、百度网盘等都存储着很多看似非常宝贵的资料,真正当磁盘变红时,真正不舍得删除的东西才是最有用的。 
这也督促我,平时要养成及时归档的习惯,注意配置管理(代码、文档、交付物等)的重要性。

7、大龄程序员的路在何方的思考?

三线城市的大环境决定了我不可能仅一个开发语言(如:C/C++)的一种类型开发(如:服务器编程、驱动编程、网络编程、应用层软件编程)。而是很可能涉足较多、较新的领域(大数据采集、大数据存储、大数据检索等),涉及不同的语言(前端、后端),这是无争的事实,没有选择且没有退路。 
不管你相不相信,尤其结婚以后,你早已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”。不可能做一辈子的开发,甚至不可能一个公司呆一辈子。但永远不要偏离自己深爱的计算机这个行业。

8、程序员应该独善其身,“不涉党争”。

局限于公司的大环境,难免公司所谓Boss之间的党派之争。我的观点是:不涉足,不参与,独善其身

三、而立之年,明确以下以下几件事。

1、逐步明细自己的人生发展的大方向。

2017年我有幸面试过10几个人,年龄跨度90后在校学生、80后职场人、70后职场中层。对于,年龄比较大的求职者,我通常都会问一个问题“你工作这么多年,技术积累如何?有没有可供展示的成果”。我期待的回复一般是GitHub的关注度或者个人博客或者个人磁盘有过积累的文档资料。但,80%以上的求职者都没有或者说不清楚。

我面试别人的时候,也在内心鞭策自己。 扪心自问, 如果我被面到这样的问题,我该如何回复。这些我想回答的能让面试者满意的答案就是我当下努力的大方向。

我的大方向如下: 
1)在Linux平台、Windows平台下C++/C 网络编程、应用层开发领域有自己的技术积累; 
2)在大数据ES存储和检索领域有所深入的研究和应用; 
3)在Java/Python数据采集、数据分析、数据挖掘方法有一定的技术基础; 
4)有自己可复用的类库、框架、架构模型,能快速移植,实现高效开发。

2、完善知识初步、持续学习和积累。

李笑来《把时间当朋友》告诉我们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“相信积累的力量,持续不断的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!”。 
逻辑思维的罗胖,每天早上6点半推送一条1分钟整的语音,从未间断。这种“死磕自己、愉悦他人”的精神,也使得其在付费知识领域独占鳌头。 

樊登读书会的每年读50本书,也累积百万级的会员。

关于技术方面的学习,给大家推荐一个架构交流学习群:650385180,里面会分享一些资深架构师录制的视频录像:有Spring,MyBatis,Netty源码分析,高并发、高性能、分布式、微服务架构的原理,JVM性能优化这些成为架构师必备的知识体系。还能领取免费的学习资源。相信对于已经工作和遇到技术瓶颈的码友,在这个群里会有你需要的内容。

这一切都在说明当下大众对知识的渴求,以及不放弃的坚持、持续积累的力量

我自己一方面汲取“鸡汤”的同时,始终认为践行“七年就是一辈子”才是王道。而博客正是我这“一辈子”践行的方式。特立贴为证,并接受博友的监督。 
1)写出更有用、更有价值的文字回馈读者。不是为了写博客而写博客,而是有了深邃的思考,才有了高质量的博客。“书写是为了更好的思考”(刘未鹏)。 
2)向我的偶像:知名博主大牛刘未鹏、陈皓学习;不追求数量、但确保质量;不追求广度、但确保深度;不人云亦云,有自己独立的见解; 
3)内容不限于计算机技术、自身感悟体会、个人总结、心理、理财等领域。涉及的源代码都要GitHub版本管理好。

有时候,你不定下目标,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伟大

3、具备面对未知新事物的勇气和信心。

30岁,已经走过南、闯过北。 
30岁,有了4年左右的产品开发实战、大项目开发实战经验、小项目团队管理经验。 
30岁,对于充满挑战的新事物,已经具备凭经验而非冲动“亮剑”的勇气和信息。 
30岁,不畏、不惧。 
30岁,从容、淡定。

4、欣然挑起沉甸甸的责任。

到了上有老,下有小的年龄,不可回避的是对自己、对妻子、对孩子、对双方父母及亲人的责任。 
一方面,从金钱的角度加强自身积累(务实的说法); 
另一方面,力所能及的多和老人通通话,必要的时候多回趟家,毕竟,明日已不多。

四、结语

书写使人明智,思路也越发清晰,前行的步伐也就越发稳健。向着光亮那方,奔跑前进吧! 

最后,以“勇者无畏”结束我的2017年终告白。 


猜你喜欢

转载自blog.csdn.net/person_limit/article/details/80434716
今日推荐